新闻中心

技术创新引领应用拓展 中空玻璃胶行业深耕细分市场与协同服务
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10-10

2025 年以来,中空玻璃胶行业在技术研发突破、区域市场差异化服务及行业协会协同赋能的多重作用下,呈现 “技术迭代加速、区域特色凸显、服务体系完善” 的发展特征。作为建筑密封领域的核心材料,行业正通过技术创新适配多元场景需求,同时依托协会资源强化行业协同,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造提供更精准的材料解决方案。
技术创新聚焦性能优化与场景适配。行业企业围绕中空玻璃胶的核心性能与细分场景需求,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:在耐候性能提升方面,广州白云化工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开发的 “新型抗紫外硅酮胶”,通过引入纳米级抗氧剂与紫外线吸收剂复合体系,经 10000 小时氙灯老化测试后,拉伸强度保持率达 85% 以上,断裂伸长率保持率超 80%,该产品已应用于海南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二期幕墙项目,适配热带高温高紫外线环境;在低温柔性改进领域,山东宝龙硅材料研发的 “超低温丁基胶”,通过调整聚异丁烯分子量分布与增塑剂配比,在 - 45℃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弹性,压缩永久变形率低于 15%,已批量供应东北三省的严寒地区建筑项目;针对装配式建筑高效施工需求,杭州之江有机硅推出 “快速固化双组份硅酮胶”,在标准环境下固化时间缩短至 24 小时(传统产品需 48 小时以上),且固化后力学性能稳定,2025 年上半年在长三角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的使用率同比提升 40%。
区域市场形成特色化发展格局。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与建筑需求,推动中空玻璃胶市场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:在长三角地区,受梅雨季节高湿度影响,“防霉型中空玻璃胶” 需求旺盛,上海某企业开发的防霉产品通过 GB/T 1741-2021 标准测试,在温度 28℃、湿度 95% 的环境下,防霉等级达 0 级(无霉菌生长),2025 年上半年在该区域民用建筑项目中的销量占比超 35%;珠三角地区聚焦 “耐高温型产品”,广东某企业的硅酮胶产品可在 80℃高温下长期使用,热失重率低于 3%,适配珠三角夏季高温天气,2025 年在当地商业综合体幕墙项目中的渗透率达 50%;成渝地区结合山地建筑特点,推广 “高粘结强度中空玻璃胶”,产品对玻璃、铝型材的粘结强度达 1.2MPa 以上,适配山地建筑幕墙受力复杂的需求,2025 年在重庆、成都等地的山地住宅项目中用量同比增长 38%。
行业协会强化协同服务与标准引导。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作为行业核心组织,2025 年以来围绕中空玻璃胶领域开展多项协同服务工作:在标准建设方面,协会牵头制定的《中空玻璃用防霉密封胶技术要求》团体标准正式发布,明确防霉等级、测试方法等关键指标,填补行业防霉产品标准空白,目前已有 23 家企业的产品通过该标准认证;在技术交流层面,协会于 2025 年 5 月在苏州举办 “中空玻璃胶技术创新研讨会”,吸引 60 余家企业、科研机构参与,围绕低 VOCs 配方、智能施工技术等议题开展交流,促成 5 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;在市场规范方面,协会联合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 “中空玻璃胶产品品质评测” 活动,对市场主流品牌的 VOCs 排放、耐候性等指标进行检测,并向社会发布评测报告,帮助下游企业与消费者精准选型,2025 年上半年已有 42 个品牌参与评测,覆盖市场份额超 70%。
应用场景拓展推动行业需求增长。除传统建筑领域外,中空玻璃胶在新兴场景的应用持续拓展:在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领域,适配透光需求的 “高透光丁基胶” 实现应用突破,产品透光率达 92% 以上,且耐紫外线性能优异,2025 年上半年在隆基、晶科等企业的 BIPV 组件中的用量超 8000 吨;在冷链物流领域,“低导热系数中空玻璃胶” 需求增长,某企业的产品导热系数低至 0.18W/(m・K),适配冷库、冷链车等低温场景,2025 年上半年在国内冷链项目中的用量同比增长 45%;在旧建筑改造领域,协会联合地方住建部门推广 “旧窗改造专用中空玻璃胶”,产品与原有密封胶相容性良好,施工便捷性提升,2025 年上半年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的用量超 1.2 万吨。
行业专家指出,中空玻璃胶行业已进入 “技术精准适配、区域特色服务、协会协同赋能” 的发展新阶段。随着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,行业将进一步聚焦 “细分场景产品研发、区域市场深度服务、行业协同机制完善” 三大方向,推动中空玻璃胶产品从 “通用型” 向 “定制化” 转型,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专业的材料支撑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wuhanmingrihong.com/news/36.html

Copyright © 2025 武汉明日红高性能密封材料有限公司